天空之眼瞰祖国:在祖国大陆南极,湛江这样向海“湛”放-全球消息
广东省湛江市东濒南海,
西濒北部湾,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南临琼州海峡,
与海南岛隔海相望。
广东省湛江市区风光(5月25日摄,无人机照片)。湛江是环境优美的生态海湾城市,城市建设呈现特色鲜明的“一湾两岸”的海湾城市格局。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
这里自然环境优美,
蜿蜒绵长的海岸线上分布着大量红树林,
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33%。
“红树林之城”湛江坚持绿色发展,
保护红树林,
展现生态和谐之美。
鹭鸟在湛江市霞山区观海长廊一带的红树林里栖息(5月25日摄,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
鸟类在湛江市区海边的红树林栖息(5月25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
这里渔业发达,
作为全国最大的金鲳鱼养殖基地之一,
金鲳鱼年产量约10万吨,
约占全国产量三到四成。
除了供应中国市场,
还远销海外。
5月27日,在湛江市徐闻县西连镇,渔业工人在深海网箱拉网收获金鲳鱼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
5月27日,在湛江徐闻西连镇,渔业工人从深海网箱中打捞金鲳鱼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
近年来,
湛江坚持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比翼齐飞,
着力壮大绿色钢铁、绿色石化、绿色能源等临港产业,
同时深耕蓝色粮仓,向海洋要粮食,
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。
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拍摄的中科炼化厂区(5月25日摄,无人机照片)。聚集了宝钢湛江钢铁、中科炼化和巴斯夫项目及一批上下游产业的湛江东海岛,正迅速崛起绿色钢铁和绿色石化两大千亿级临港工业集群,成为广东最大的临港工业岛。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
同时,
越来越多游客,
也被当地良好的自然环境
和渔家风情吸引前来。
5月27日,游客在“南极村”海边欣赏夕阳美景。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
向海而兴、
向海图强、
向海“湛”放。
让我们继续跟随记者的镜头,
飞阅湛江。
中建深装承建的湛江市文化中心三馆开始安装幕墙,建成后这里将成为湛江文化新地标(5月26日摄,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
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拍摄的宝钢湛江钢铁厂区(5月25日摄,无人机照片)。聚集了宝钢湛江钢铁、中科炼化和巴斯夫项目及一批上下游产业的湛江东海岛,正迅速崛起绿色钢铁和绿色石化两大千亿级临港工业集群,成为广东最大的临港工业岛。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
建设中的湛江鹭洲大桥(5月25日摄,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
建设中的湛江鹭洲大桥(5月25日摄,无人机全景照片)。中铁大桥局承建的鹭洲大桥横跨南三岛,建成通车后,当地居民出入岛时长将由45分钟缩短至15分钟,为南三岛海岛旅游发展奠定交通基础。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
广东省湛江市徐闻港风光(5月26日摄,无人机照片)。徐闻港是琼州海峡北岸最主要的客货运输港口,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重要港口。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
湛江“南极村”的盐田(5月28日摄,无人机全景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
湛江市徐闻县曲界镇以菠萝为主的多种作物农田(5月26日摄,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卢汉欣 摄
在湛江徐闻西连镇,渔业工人从深海网箱中打捞金鲳鱼(5月27日摄,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
湛江市坡头区官渡镇的生蚝养殖场(5月26日摄,无人机照片)。官渡镇处在海河交汇处,这里水质优良,咸淡适宜,富含微生物,为生蚝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。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
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角尾乡“南极村”灯楼角风光(5月27日摄,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
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角尾乡“南极村”拍摄的民宿(5月28日摄,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
5月27日,游客在“南极村”灯楼角游玩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
这是琼州海峡与北部湾的合水线(5月27日摄,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
5月28日,游客在“南极村”赶海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
晚霞里的湛江金沙湾(2022年10月17日摄,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发(郎树臣 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