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索“1+N”城乡联动模式,南京在全省率先发布两项技术指引 世界百事通
(资料图片)
省级美丽宜居小城镇-石湫
扬子晚报网 5月7日讯(记者 姜婧仪 通讯员 宁建轩)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,南京村镇再次成为短途旅游热点。处在城乡融合衔接带上的小城镇、带有民俗特色与独特自然资源的乡村,如何提升建设品质,持续散发魅力?近日,市建委编制印发《南京市美丽宜居小城镇建设技术指引》与《南京市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工作技术指引》,在全省率先为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制定技术规范,为南京市乡村振兴提供建设指南。
宜居、宜业、宜游是小城镇建设的根本目标。《小城镇指引》给小城镇的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配套、道路绿化等环境空间提升和新旧住宅建设提出更高要求,不断提升小城镇的服务品质、环境品质、住宅品质,向着打造城镇中心、文化中心、活力中心和生态绿芯的方向努力。
目前全市共有29个新市镇(小城镇),其中汤泉、石湫、淳化、白马、桠溪5个为省级美丽宜居小城镇试点,《小城镇指引》提炼了可复制的经验,针对每个城镇独特的资源禀赋提出“一镇一建议 ”。如湖熟街道,建议通过完善公共服务设施,对公园道路绿化、临街建面和广场空间优化、塑造生态特色空间,打造城郊鱼米之乡特色。把小城镇建设放到城乡融合和南京都市圈发展的大背景下,从找准优势、协同发展、区域互联三个角度精准定位,提高产业人口的承载力和集聚力,强化与中心城区的互联互动,带动乡村振兴。谷里街道发挥自身立体交通优势,发展起汽车产业、新能源、机械制造和智能电网为主的工业体系,实现了“内培”+“外引”+“转型”的良性循环。
住有宜居,也是衡量乡村振兴的重要指标。仅过去一年,南京市就消险解危了323户行政村集体土地上的危房、583栋存在隐患的经营性自建房,超额完成3843户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任务。
而《农房指引》着眼于更高标准推动村庄建设和农房改善,在改造、翻建、插建等农房建设行为上提出了更高要求。这也是我市持续推进农村住房改善工作,在建设指南上迈出的重要一步。
农房改造要遵循“安全、经济、美观、绿色”的原则,从功能空间改造提升、建筑立面整治、建筑节能改造、结构安全加固、建筑设备提升等方面对农房改造提出技术指引。
村内原址翻建和利用闲置用地插建,应充分考虑现代农村生产、生活特点,结合村庄布局和周边自然环境,《农房指引》从建筑功能空间、建筑风貌、建筑节能与主要构造、建筑结构与施工、建筑设备等方面提出技术指导。
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。今年,南京将实施29项美丽宜居小城镇项目建设,创建14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,完成农村住房条件改善任务1218户。在两部技术指引的指导下,南京的乡村建设将更宜居、更特色、更和美。
校对 徐珩